你是不是也常對自己說:等我有空再來照顧自己

講師:楊世華

 

世華老師的「您是不是也常對自己說:等我有空再來照顧自己」講座結束後,我的內心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感動,感覺像經歷了一場深刻的心靈洗滌。老師用溫暖而真誠的分享,點亮了我許多長期以來的困惑,真的讓我感覺像是獲得了重生。

這堂課帶給我最大的觀念轉變,是關於自我價值感的建立與責任。我過去常覺得自己不夠重要,總習慣將自己擺在最後面,以為這樣才能獲得肯定與愛。但老師透過生動的例子,例如餐桌上的女性總是最後用餐,以及這如何內化成 "理所當然" 的行為模式,讓我深深意識到,這些根深蒂固的信念,往往是兒時被 "輸入" 的,並非天生如此,更非事實。

我學到,我們必須重新理解、尊敬並感恩自己的母親,因為 "誰拒絕了媽媽,誰就是拒絕自己啊"。同時,作為成年人,我們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。這意味著不再將自己的責任轉嫁給子女,也不該介入父母的親密關係,因為他們曾是情人,有其獨特的相處模式。最讓我觸動的,是老師點破 "受苦比改變容易",很多時候我們看似忍耐,實則是在 "逃避改變"。我將開始練習為自己的情緒與決定負責,不再以 "忍" 為藉口,而是勇敢面對需要調整的地方,活出更滿意的自己 。

 

💬 最觸動我的三句金句:

  • 「所以小小孩的自我的建立,是從外面輸入進來的。」 這句話讓我感到豁然開朗。它溫柔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常會有 "自己不夠好" 的感覺,原來這些信念並非天生,而是兒時環境與文化對我們的 "輸入" 所塑造的。理解到這一點,就像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,讓我能夠更客觀地審視並挑戰那些從小被灌輸的自我貶低觀念,意識到自己其實可以重新定義價值。

  • 「誰拒絕了媽媽,誰就是拒絕自己啊。」 這句話對我來說,是關於自我價值與原生家庭連結的深刻啟示。它讓我思考,即便母親在傳統家庭中可能不被看重,但她卻是我們生命的源頭。世華老師提醒,如果我們拒絕承認母親的價值,其實也等同於否定了自身的根基與來處,這是一個非常強大且直指核心的觀點,促使我去重新尊敬並感恩母親,進而肯定我自己。

  • 「受苦比改變容易。」 這句話如同一面鏡子,照見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掙扎。它揭示了許多時候,我們之所以選擇 "忍受",並非因為我們樂於受苦,而是因為 "改變" 所需要的勇氣與承擔風險,遠比維持現狀來得困難。這句話讓我意識到,有些看似 "美德" 的忍讓,實際上可能是逃避成長的藉口,提醒我要更勇敢地面對挑戰,而非安於痛苦的舒適圈。

由衷感謝世華老師,您不僅傳遞了概念,更啟發了我對生命與自我價值更深層的理解。我將把這份領悟帶入生活,努力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、對愛有清晰界限的人。也祝福所有課堂上的好朋友們,都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,找到屬於自己的光亮與力量 !

 

📚 課程重點回顧

  • 華人女性的自我價值與文化影響:華人女性的文化背景常使其感到自己不夠重要、不被看重,甚至習慣將自身需求擺在最後。這種 "自我貶低" 的現象源於兒時外界的 "輸入",但隨著社會變遷,女性如今擁有更多發展機會,應重新認識自身價值,無需再被動等待肯定。

  • 家庭關係的界線與責任:成年子女不應過度介入父母的親密關係與相處模式,因為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,首先是彼此的伴侶,其情感互動有其獨特的 "曖昧溝通" 方式,旁人難以完全理解。過度干涉不僅會使關係更複雜,也可能導致子女背負不必要的重擔,甚至淪為父母逃避責任的 "幫凶"。

  • 選擇成長而非受苦:人生道路是持續變化的,身為成年人,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情緒和決定負責,並學習區分 "健康的愛" 與 "拯救者的愛"。許多時候,我們選擇 "忍耐" 與 "受苦",並非美德,而是一種逃避 "改變" 的藉口,因為 "改變" 需要更大的勇氣去承擔未知和外界的評價。

  • 尊重母親即尊重自己:若母親在家庭中曾不被看重,子女應透過學習重新尊敬和感恩母親,因為母親是生命的源頭。楊老師強調,拒絕母親的價值,實則是否定了自身的價值。若能調整心態,看見母親的偉大與不易,便是重新肯定自己的過程。

 


別再說「等我有空」,你的幸福不能等。現在就為自己勇敢一次!

報名世華老師的課程:
👉【臨時個案】【一日觀摩】世華老師:系統排列私塾班
👉【單人方案】兩年期系統排列私塾班優惠方案
👉【有家人方案】兩年期系統排列私塾班優惠方案
👉【全家庭方案】兩年期系統排列私塾班優惠方案

全新 AI 筆記本:
🤖點這裡打開 AI 筆記本,收聽 Podcast、閱讀精華筆記、與 AI 助教互動學習。

加入【愛轉心奇蹟學院】的 LINE@ 官方帳號,提供您最新最即時的免費直播和課程資訊。


6 分鐘語音精華版

已加入購課清單
已更新購課內容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