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懂內心話的藝術:124 倍速的非暴同理心養成計畫 第0課
講師:楊世弘
這週我有幸參加了世弘老師的 "聽懂內心話的藝術:124 倍速的非暴同理心養成計畫" 課程,我的最大全新發現,是老師帶領我們深入探討了同理心的靈性基礎,這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 "同理" 與 "同情" 的理解。我原以為同理只是一種溝通技巧,但老師揭示了它背後更深層的智慧和生命意義。
老師在課程中分享了兩句極具洞察力的話,至今仍迴盪在我腦海中:
-
「同理的反面,不是同情,而是評斷。」
-
我過去可能認為「同理」的反面就是「不同情」,但老師清楚地解釋了,真正的反面是「評斷」。這讓我意識到,當我們帶著預設立場或自以為是的判斷去看待他人時,就切斷了同理的可能性。真正的同理,是放下自己的評判,全然地去感受對方的經驗,這比僅僅施予同情更能給予對方尊嚴。
-
-
「慈悲的核心,不是熱心、樂於助人,而是臨在當下。」
-
這句話尤其讓我醍醐灌頂。我曾經以為慈悲就是要積極地去幫助別人,提供解決方案。但老師教導我,慈悲的精髓是 "臨在當下"。這意味著當對方處於任何情緒狀態時,無論是高興、傷心或憤怒,我們都能夠全然地與他們同在,不帶任何評判或預設立場。這不是要解決他們的問題,而是要看穿人與事的本質,因為 "靈性不解決問題,靈性看穿人跟事的本質" 。這讓我明白,許多我們以為的問題,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看清本質。
-
🌱 這場講座也讓我開始學習:
-
「每天,隨時隨地的,在你的關係銀行裡存款。」
-
老師強調,溝通中許多 "難" 的問題,往往是我們長期忽略了那些 "簡單" 的事情。他舉例說,對家人每天微不足道的小事表達感激,例如看到廚房整潔、碗筷擺放整齊,或垃圾有被倒掉,這些都是在為關係 "存款"。這樣在未來遇到衝突時,關係的 "銀行" 裡才有足夠的積累去應對,而不會感到在 "討債" 或 "透支"。
-
-
無論你對他懷有多大的怨恨,也要為了他微小的幫助而感謝他。
-
即使是對一個有怨恨的同事,只要他幫了你一個小忙,也要為此表達感激。這是 "一碼歸一碼" 的原則,旨在不斷地在關係中積累正向的連結,而不是讓怨恨蔓延。
-
🎯 我最大的收穫是:
同理心不僅是一種外在的溝通技巧,更是一種內在的修煉,它根植於我們的天性與慈悲,最終是為了 "拯救自己"。當我們能夠真正地臨在於當下,放下評判,並對 "不可知" 的世界保持開放,我們就能活出真正的 "活過",而不是僅僅 "過日子"。
感謝楊世弘老師,透過這堂課,我對非暴力溝通和同理心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度理解,它指引我走向一個更清晰、更自由、更有力量的連結之路。期待下一堂實用的課程 "同理憤怒"!
📚 課程重點回顧
-
非暴力溝通的核心要素:課程回顧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大基礎要素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請求。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,這不僅是溝通技巧,更是看見他人需求並自發提供支持的展現。
-
同理的真諦與靈性基礎:本課程深入闡釋同理的反面是 "評斷",而非 "同情"。真正的同理是天生的慈悲,其核心在於 "臨在當下",即全然投入對方狀態並感受其需求。靈性層面則帶我們看穿人事物本質,放下 "自以為是" 的評斷 。
-
人性與天性的共存:課程引導學員認識人有 "求生存" 的人性與 "為朋友捨棄生命" 的天性,兩者共同存在。同理即是穿梭於這兩種天性之間,徹底理解它們並在其中找到連結點,此連結即是靈性 。
-
關係銀行的存款哲學:複雜的問題往往源於我們忽略了簡單的日常。課程強調每日隨時隨地在關係中表達微小感激,如同在 "關係銀行" 中存款。這份持續的付出能累積信任,使我們在面對衝突時有足夠 "存款" 來化解 。
💬 金句分享
同理的反面,不是同情,而是評斷。
慈悲/同理的核心,不是熱心、樂於助人,而是臨在當下。
事情會變難,是因為我們一再的忽略簡單的事。
想學會聽懂內心話的完整技巧嗎?
🔥124倍速養成計畫正在限時開放中
🔥點擊了解更多,開始你的蛻變之旅
報名世弘老師的課程:
👉【12日NVC精修線上課 】世弘老師:聽懂內心話的藝術 124倍速的非暴同理心養成計畫
全新 AI 筆記本:
🤖點這裡打開 AI 筆記本,收聽 Podcast、閱讀精華筆記、與 AI 助教互動學習。
加入【愛轉心奇蹟學院】的 LINE@ 官方帳號,提供您最新最即時的免費直播和課程資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