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列研討會:身體在說話

講師:楊世華

 

課程結束了,我的心依然澎湃不已,感覺像是經歷了一場深刻的靈魂洗禮與療癒。世華老師的「身體在說話」研討會,真的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與感動。過去我總以為身體的不適只是生理問題,但今天這堂課,讓我感覺像是從沉睡中被喚醒了,看見了身體深藏的智慧和家族情感的連結。

課程帶給我最大的觀念轉變,莫過於認識到我的身體並非一個孤立的個體,它承載著家族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與創傷。老師提到,家族中曾發生的可怕事件,會在能量場中留下令人害怕與悲傷的記憶,而我們作為後代,有時會無意識地承接這些創傷。這種深刻的洞見,讓我不再單純歸咎於個人壓力,而是開始思考身體症狀背後更深層的家族脈絡,這份覺察是如此地觸動人心。

我學會了要開始溫柔地聆聽我的身體,而不是忽視或指責它。老師用不同身體部位的症狀,連結到情緒、關係、經濟壓力甚至家族歷史的解釋,讓我驚訝於身體所傳達的訊息是如此清晰且富有意義。我打算在生活中練習冥想中老師引導的方式,每天觸碰我身體不舒服的地方,告訴它:「親愛的身體,你是我的一部分,你表達了訊息,我會聽見,讓我好好地照顧你。」。並承諾自己去調整個性、尊重自我、劃清界線,或勇敢地邁出腳步。

 

💬 最觸動我的三句金句:

我們的身體在說話,我們當然就要聆聽他。

我們的身體會呈現一些訊號,那這些訊號怎麼會跟家族產生關係呢?

我們就是活在這個家族集體潛意識裡面,有一些人他就會去承接家族的創傷。

 

由衷感謝世華老師,您今天的分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,更是生命智慧的啟迪。我感覺自己有了一把新的鑰匙,能夠解開過去困擾自己的枷鎖,並且更具體地知道如何去愛護與照顧自己的身體和靈魂。願我們都能學習溫柔地聽見身體的聲音,走向更健康、更自由的未來。

 

📚精華筆記

探索方向:身體感受的可能隱喻

講師強調,身體的感受與情緒的關聯,是一種象徵性的探索,而非標準答案。透過覺察和 "排列" 練習,我們可以探索這些感受背後可能的個人化意義。

  • 雙腳的感受(如無力、緊繃):在象徵上,腳連結著我們與大地的關係。感受雙腳,可以探索我們「是否站穩腳步」、「前進的方向感」或「是否感覺被支持」。
  • 雙手的狀態(如緊握、冰冷):手象徵著我們與世界的互動,包含「給予與接受」以及「掌握與放下」。我們可以探索自己在關係中是否平衡。
  • 膝蓋的感受(如僵硬、緊繃):膝蓋關乎我們前進的彈性與柔軟度。我們可以探索自己是否在某些信念或決定上「缺乏彈性」或「過於固執」。
  • 眼睛的感受(如疲勞):眼睛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。感受眼睛的狀態,可以探索我們是否「想看清」或「逃避看見」某些事,或是否需要更多的啟發。
  • 消化系統的感受(如堵塞、不適):消化系統在象徵上與我們「消化」生命經驗(工作、情緒、人際關係)的能力有關。我們可以探索是否有什麼「難以消化」的人事物。
  • 頭部的狀態(如思緒紛亂):頭部與我們的思緒和壓力有關。我們可以探索自己是否「想太多」、「過度擔憂」或用思緒來「逃避感受」。
  • 皮膚的感受:皮膚是我們與外界的界線。我們可以探索自己在「人際界線」或「與外界連結」方面的課題。
  • 肩膀與背部的沉重感:這裡常被視為「承擔」的部位。我們可以探索自己是否「背負了過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或壓力」,可能來自個人生活或家族。
  • 身體左右側的感受不平衡:在象徵上,左右可以分別代表內在的不同面向(如陽性與陰性、理性與感性、付出與接受)。我們可以探索內在是否失衡。
  • 內在的癮症傾向(如對特定食物的渴望):這種渴望有時被視為一種補償。我們可以探索內心深處是否感覺「匱乏」或「需要愛與關懷」。

 

【重要聲明與免責條款】

本課程與分享內容為個人成長與心靈探索性質,並非任何形式的醫療行為。所有內容,特別是關於身體感受與情緒關聯的探討,皆為象徵性、隱喻性的個人覺察練習,目的在於增進自我理解與促進身心和諧,不涉及任何療效宣稱,亦不可取代正規的醫學診斷、治療或專業心理諮商。

若您有任何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與困擾,請務必尋求合格醫師、心理師或其他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。

 


想知道如何實際運用這些技巧嗎?我們的課程會手把手教你具體方法。
今天就開始你的身心療癒之旅!

報名世華老師的課程:
👉【台北七日工作坊 】家族系統創傷整合療育

全新 AI 筆記本:
🤖點這裡打開 AI 筆記本,收聽 Podcast、閱讀精華筆記、與 AI 助教互動學習。

加入【愛轉心奇蹟學院】的 LINE@ 官方帳號,提供您最新最即時的免費直播和課程資訊。


7分鐘精華語音版 Podcast

已加入購課清單
已更新購課內容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